02 December, 2006

這麼近那麼遠



心中所想 原來離我多麼的遠
像天涯那一端 沒法行前一寸
──張學友《這麼近那麼遠》

在巴士看著街外的影像,一切是這麼近又那麼遠。在五光十色的招牌下,有數之不盡的行人肩摩軗擊,滿城本已熣燦繁華的街道,被人頭擠得滿滿,看得久了,甚至有點眼眩。我想,車外的景況那麼熱鬧,氣氛又那麼親切,不如投入其中,與街外混而為一吧。就在這一刻,那帶點灰塵的玻璃阻礙著我,叫我總是看得到、抓不著,要我獨個兒無奈的坐在車上。街外發生任何意外,對我沒有任何影響;我有再大的動作,車外行人也沒甚印像。

車外的景像是真的嗎?為甚麼我總是抓不著?這只是我腦海思想的投射?根本從來都不曾存在?

不經不覺,我到站了。下了車,走上那堆滿行人的街道,與街道混而為一,感覺立即轉變。繁華如今只是擠擁,舒適的巴士變為污煙瘴氣的源頭,親切熱鬧的氣氛轉成嘈吵刺耳的壓力……

誰真、誰假,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要盡快適應環境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早前,與幾個同學討論「香港人」的過去與未來,原來有些人比我還依戀、比我還頑固。我有點唯物主義傾向,就不相信在時間已過、地方已還的今日,「香港人」這身份可以一成不變繼續存在。

書本不厭其煩的提醒我們,「香港人」這身份不過是特定時空下的產物。在那個借來的地方,一群四處流徙的遺民,用借來的時間,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。有幸親身走過這段歷史,這身份已與我的快樂回憶不可分割,並給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。

一味擁抱昔日光輝,不能帶們走出困境,身份這概念,必須因應社會的變化,不斷擴充、轉化、甚至修改,才可繼續生存下去。「香港人」這概念,經歷五六十年的風浪,由昔日的無到今日有,絕非抱成守一而成就的。今天社會變了,我們只有把「她」轉化,否則情況就如很多少數民族一般,身份消失了,並成為只在象牙塔出現的歷史研究對象。

這才是我們最不想看見的。

1 Comments:

Blogger sunfai said...

容許我用共產中文來演譯我的想法, 因為我再也找不出更好的文句了。

毛主席早就提醒我們, 人民, 只有人民才能創造歷史。

抱殘守缺, 必定會必掃進歷史的垃圾桶。與時俱進, 才是發揚社會主義榮辱觀、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積極表現。身份的焦慮, 從反面上映照出自信心的不足及迷失。

在我過去兩年的生活裏, 我深刻的認識到將「香港人」放到我國現代化、開放改革及建設和諧社會的大潮裡去思考的話, 這裏的特性既有其殖民地統治所埋下的愚昧、亦有其現代化的優越性。與其每天困在小島上自怨自艾, 不如把握機遇, 開創一片新天地!

(根據劇本,各位必須鼓掌)

9:58 am 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