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ash
恨有多一點碰撞
仍然無聊事幹不敢打攪對方
要是你願意
誠實講一趟
彼此都起碼覺得釋放
──古巨基《愛與誠》
Crash,中譯《撞車》或《衝擊效應》。以荷理活的標準,這絕對是一計算精確的主流電影。完整的故事交待,流暢的節奏,多線的發展,導演都一一妥善處理。若非題材涉及美國其中一個最嚴重的問題──種族歧視,相信影片不會得到如此注視。
生活在種族單一的香港,對種族歧視的感受,自不如美國人般強烈。美國的種族狀況,是否如影片所說般嚴重,我們實在無法知曉。只是,不論影片是否寫實,我們也會為片中的種族不公平待遇而感到不忿,亦在看見人性光輝一面後而得到安慰。
電影中,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。濫用職權、歧視黑人的白人巡警,最後是黑人婦女的救命恩人;一天到晚自我歧視的黑人偷車賊,最後是亞洲人的解放者;平日看不過種族歧視的的白人警員,最後卻是殺害黑人的凶手。在種族歧視橫行的世界,一些早已埋藏心裏而且根深柢固的預設形像,可以輕易觸動人類的神經,使人類做出一些有違常理的行為。只是,只要遇到一些不平常的碰撞,心中的良知又會再被喚起,做回我們應做的事。
基本上,片中各人都得到救贖,除了那些不肯承認有種族歧視存在的人──白人警員和那對黑人兄弟。他們一個沾滿鮮血、一個死於非命、一個失去至親。這樣的結局,又是否提醒我們,解決種族歧視的辦法,不是要立即消滅我們內心固有的偏見(因為這是不可能的),而是透過不斷的溝通、相互的撞擊,才可慢慢沖淡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。只是,這是否太樂觀呢?對身處於水深火熱的受害者來說,他們又等得到烏托邦的來臨嗎?而且,在這個冰冷的現代社會,那些可貴的外來衝擊,似不是這麼巧合能夠遇到的呢。這都是導演所不能解決的。
藉得一提的是,影片各人表演出的傲慢和偏見,比早前《傲慢與偏見》的Mr. Darcy和Elizabeth好得多。傲慢和偏見,不只是終日「"chi"都唔笑,"就"埋眉頭」就可以的,還需要細膩的身體語言和把握每句說話的用字和語氣。因為這不只是表情,而是一種我們生活的態度。
遺憾的是,故事的結構太工整和劇情的發展太理性了。對我這些吹毛求疪的觀眾,反有種煞有其事的感覺,使人覺得導演在無病呻今,十足典型城市小資產階級的品味。(救命呀,又來了)對我們這些(類/假)浪漫主義者來說,這不是我那杯茶。
個人而言,我更喜歡《斷背山》。
仍然無聊事幹不敢打攪對方
要是你願意
誠實講一趟
彼此都起碼覺得釋放
──古巨基《愛與誠》
Crash,中譯《撞車》或《衝擊效應》。以荷理活的標準,這絕對是一計算精確的主流電影。完整的故事交待,流暢的節奏,多線的發展,導演都一一妥善處理。若非題材涉及美國其中一個最嚴重的問題──種族歧視,相信影片不會得到如此注視。
生活在種族單一的香港,對種族歧視的感受,自不如美國人般強烈。美國的種族狀況,是否如影片所說般嚴重,我們實在無法知曉。只是,不論影片是否寫實,我們也會為片中的種族不公平待遇而感到不忿,亦在看見人性光輝一面後而得到安慰。
電影中,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。濫用職權、歧視黑人的白人巡警,最後是黑人婦女的救命恩人;一天到晚自我歧視的黑人偷車賊,最後是亞洲人的解放者;平日看不過種族歧視的的白人警員,最後卻是殺害黑人的凶手。在種族歧視橫行的世界,一些早已埋藏心裏而且根深柢固的預設形像,可以輕易觸動人類的神經,使人類做出一些有違常理的行為。只是,只要遇到一些不平常的碰撞,心中的良知又會再被喚起,做回我們應做的事。
基本上,片中各人都得到救贖,除了那些不肯承認有種族歧視存在的人──白人警員和那對黑人兄弟。他們一個沾滿鮮血、一個死於非命、一個失去至親。這樣的結局,又是否提醒我們,解決種族歧視的辦法,不是要立即消滅我們內心固有的偏見(因為這是不可能的),而是透過不斷的溝通、相互的撞擊,才可慢慢沖淡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。只是,這是否太樂觀呢?對身處於水深火熱的受害者來說,他們又等得到烏托邦的來臨嗎?而且,在這個冰冷的現代社會,那些可貴的外來衝擊,似不是這麼巧合能夠遇到的呢。這都是導演所不能解決的。
藉得一提的是,影片各人表演出的傲慢和偏見,比早前《傲慢與偏見》的Mr. Darcy和Elizabeth好得多。傲慢和偏見,不只是終日「"chi"都唔笑,"就"埋眉頭」就可以的,還需要細膩的身體語言和把握每句說話的用字和語氣。因為這不只是表情,而是一種我們生活的態度。
遺憾的是,故事的結構太工整和劇情的發展太理性了。對我這些吹毛求疪的觀眾,反有種煞有其事的感覺,使人覺得導演在無病呻今,十足典型城市小資產階級的品味。(救命呀,又來了)對我們這些(類/假)浪漫主義者來說,這不是我那杯茶。
個人而言,我更喜歡《斷背山》。
1 Comments:
Very pretty site! Keep working. thnx!
»
Post a Comment
<< Home